來源:中國城市建設網 作者:金世龍
12月10日,為進一步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切實推進綠色宜居與城鎮建設健康發展,由河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建設雜志社、天津綠茵景觀生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城市建設網、京津冀生態景觀與體綠化產業技術創新領軍聯盟、北京土木建筑學會、北京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協會、北京屋頂綠化協會、北京建筑節能與環境工程協會、中國建筑防水協會等單位共同參與舉辦的綠色宜居生態城鎮規劃建設研討會成功召開。會議就城鎮生態、水資源與治理和城鎮空間拓展等話題,特邀國內多位專家學者展開交流對話及討論。
研討會特邀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夏青,浙江大學景觀藝術研究院院長朱仁民,城市建設雜志社社長、(國務院國資委)商業網點建設開發中心副主任王克劍,河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楊文立,西交利物浦大學蘇州城市與環境研究院院長張一新,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城市綠化專業委員會主任郭喜東,天津綠茵景觀生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王彬彬,天津市園藝工程研究所建筑綠化研究室主任馬麗亞,河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研究所所長姜石良等專家學者,緊緊圍繞“綠色宜居生態城鎮規劃建設”這一主題,從白洋淀治水方略到藝術、生態和經濟之間的聯系;從城市生態空間拓展到城市水體生態修復;從轉型協同視角下看河北再到京津冀一體化構建節水型綠地。各位專家學者從不同的領域,用生態學原理和生態經濟的理念深入探討綠色宜居生態城鎮的規劃建設,為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中的綠色宜居以及生態發展奠定基石。
夏青教授通過剖析白洋淀治水方略,提出“生態環境根本好轉”這一共同目標是引領我們進入跨部門權界、跨行政區界、跨學術領域的新境界,真正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生態宜居的新天地,真正實現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統籌”和生活、生產、生態“三生共贏”。
“白洋淀水生態要實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首先要從頂層設計著手,對有關生態內容的指標都從白洋淀水生態系統的需求出發給予量化結論,并先行確定紅線管控要求?!毕那嘟淌诜Q,“通過對雄安新區建設成為‘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范區、開放發展先行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目標的深入理解,以三大紅線為總綱,突出雄安新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關鍵要素——水及其白洋淀水域。通過對白洋淀水環境承載力區域特征與綠色發展協同關系研究提出白洋淀三大紅線指引下的產業發展模式和承載力調控措施,實現水環境承載力預警、監測、評估、調控、糾偏、導向、服務,為全面促進白洋淀流域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優化,資源節約利用,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提供決策支撐?!?
楊文立院長致辭時表示:“城鎮化的成果帶來了經濟的繁榮,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同時也帶來了城市病。這是社會發展進程中無法規避的矛盾,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使我們的城市更加健康可持續地發展,生態綠色、宜居低碳將是必經之路”。
朱仁民教授講述如何通過“藝術拯救生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而且獲得藝術享受的理念,獲得現場專家學者的共鳴。朱仁民教授指出,“當今人類的所有苦難來自于自身對心靈生態、自然生態、藝術生態的破壞,人類必須如同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地關心和維護這三個生態,方能在這個星球上延續下去?!辈⒅v述了藝術、生態、經濟的內在聯系,對與會專家學者的生態理念產生很大影響。
王克劍社長在講話中強調,搞好城市建設規劃設計,是建設生態宜居型城鎮的前提;狠抓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是建設生態宜居型城鎮的基礎;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是建設生態宜居型城鎮的重點;提高生態產業發展水平,是建設生態宜居型城鎮的核心;構建民生安全保障體系,是建設生態宜居型城鎮的保證。王克劍社長指出全面推進生態宜居城市建設,應形成合理城市開發體系,在保護城市歷史文化底蘊的基礎上,搞好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從而全面提高生態產業發展水平。
王彬彬博士詳細介紹了節水型綠地體系整體思路,從尊重和追求自然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角度出發,以系統中水分高效循環利用為抓手,打造符合生態城市規劃需求的綠地系統,實現雨水資源截留量最大化、灌溉水源輸入量最小化、綜合水分利用效率最優化目標。王彬彬博士向大會隆重介紹了抗旱生態修復大數據系統“愛景”,該軟件可為節水型綠地決策體系提供數據支持。
張一新院長發表了題為《城市水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的報告。他從水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和生態系統服務出發,闡述了中國水環境的現狀、水生態修復的策略和技術方法以及水生態修復的評價標準,并通過分析國際水體生態修復的成功案例,提出了中國有效修復水體生態系統的幾點建議。
郭喜東主任在講話中指出,建設生態宜居綠色城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理念,集中發力,不斷鞏固生態建設成效,全面加強生態宜居城市建設,讓人民群眾更多地分享改革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
馬麗亞主任闡述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城鄉建設基本方略。她指出建設生態文明要把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作為中心目標,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研討會上馬麗亞提出城市生態空間拓展的核心是生態、節約、惠民,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城市雙修及大氣霧霾的綜合治理,提出了自己的主張。
姜石良所長重點圍繞新時期國家重大戰略政策,再一次強調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河北跨越發展的最大機遇,作為東道主河北省要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現狀,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范區和開放發展先行區,并進一步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提升京津冀在國家及世界發展格局中的競爭能力,推動國家與世界全面對接。
河北省住建廳風景園林辦主任朱衛榮,河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黨委書記孫建民、副院長溫炎濤、苗運濤等領導也蒞臨會場。